故事教学中的提问浅析
- 时间:
- 2019-03-01 09:15:08
- 作者:
- 张老师
- 阅读:
- 来源:
- 甘肃教师资格网
一、概述
全国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由结构化、试讲和答辩三个部分构成,其中试讲是面试的重要部分,在试讲中会考察考生的讲故事、游戏、弹唱、绘画等活动,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讲故事活动。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讲故事,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而讲故事中重要的就是考生如何就故事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由于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理解也主要表现为直接理解,往往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难以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对于故事也只是停留在简单词、句的理解。因此,我们需要科学的设计提问,来帮助幼儿有目的的、有序的、深入的理解故事。
二、常见问题
在实际教学授课中,发现很多学员不会进行提问,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具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过于宽泛、笼统,幼儿不知如何回答
“王后是怎样毒死公主的呢?”、“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等等。这样一类问题的答案包含词语太多,幼儿以形象记忆为主,对于那些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容易记住,对于词语记忆效果差,幼儿也难以作答。
2.问题超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范围
以《龟兔赛跑》为例,老师提问幼儿“小白兔输了比赛之后的表情是什么?”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就幼儿的理解程度来讲,会把表情理解为哭、笑、生气等一些简单的面部表情。而很难理解另外两种表情,就会导致问题无从回答。
3.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回答意义
教师爱问:“你们是不是喜欢夏天啊?“总吃零食是不是不好啊?”在故事教学中类似“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愿不愿意”等提问太简单,幼儿可以不加思考地回答,无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4.反问式的提问方式小班幼儿难以理解
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对提问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问题的表层意思。教师问“该不该少吃零食呢?”这样一句有点反问式的提问,会让幼儿误解问题的本意,从而出现“不该少吃零食”这样与故事的教育目标、与回答者的本意背道而驰的答案。
三、提问技巧
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问题提的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因此,运用以下几个提问技巧,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主题,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问题要明确、具体
具体明确的提问有助于幼儿思维,便于幼儿思考和回答。如:教师将:“王后是怎样害死公主的呢?”这个问题问得再具体点,变成分别的三个问题,“王后变成了什么人?她对公主说了什么?她用的什么东西害死的公主?”这样具体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更容易回忆故事的内容,回答起来能比较有条理。
2.问题要清晰、易懂
由于幼儿对于词义的理解处在低级水平,词义理解还不确切,常常过宽或过窄的理解一个词,因此我们教师要从幼儿的理解程度出发设计提问。如:“老黄牛说了什么?”,将“该不该少吃零食?”改成“能不能多吃零食呢?”。这样一来幼儿就能够理解了。
3.问题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有启发性。就应该多问一些“为什么多吃零食不好呢?”、“说谎有哪些不好的地方?”这样的提问能启发幼儿去寻找多种答案,使其思路开阔、灵活,激发幼儿丰富的联想,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4.问题要围绕主题
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应该先分析故事所要表达主题思想,然后确定目标,再针对目标设计问题。故事《小猫钓鱼》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明白三心二意的危害,应该养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因此所有的问题都要围绕这个目的而展开。“小花猫和妈妈去干什么了?”、“小花猫在钓鱼的时候都做了什么?”、“最后小花猫钓到鱼了吗?”“为什么?”
由于幼儿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注意的稳定性很低,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不断的提问,能让幼儿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把注意力都集中到问题上来,也有利于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总之,提问是实现幼儿故事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的设计提问,使提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进行讲故事内容设置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相应的知识内容对我们自身发展的要求,之后再结合子领域的特点以及不同年龄班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我们传达的内容加以适当的删减、更改或补充。只有通过这样细致入微的方式,我们在进行练习时,才会做到胸有成竹,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并结合系统的知识梳理,早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