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甘南藏族自治州“十三五” 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 时间:
- 2021-06-29 16:01:15
- 作者:
- 刘老师
- 阅读:
- 来源:
- 甘肃教师资格网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全州教育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省上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教育项目,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明显壮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为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1.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全面落实《甘南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改革试点,《甘南州学前教育幼儿园建设规划(2013—2015年)》纳入了国家《十二五支持甘南州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方案》,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充,截至2015年底,全州在办幼儿园比2010年增加169所,新增幼儿11748名,新增幼儿教师896名,幼儿园建筑面积增加113308㎡,全州学前教育一年、二年、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27%、71.32%和65.57%,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61.11、47.20和47.43个百分点。2013年起实施农牧村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年补助700元;2014年起实施农牧村学前教育公用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项目,生均每年600元,农牧村学前教育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2.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在2011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控辍保学工作,截至2015年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从2010年的98.68%和97.45%提高到100%和99.17%,全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0年的73.24%提高到88.08%。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D级危房全面消除。
3.普通高中教育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省上为全州24所高中下达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740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实施“内地普通高中民族班扩招工程”,西北师大附中等学校招收我州学生548名。截至2015年底,普通高中在校生从2010年的14843人增加到19430人,全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0年的70.15%提高到79.03%。2012年起实施普通高中免费教育,所有高中除教材费外不收取任何费用。合作一中于2014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全州高考升学率达到88.55%。
4.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加快。2011年起整合州属4所中专,新建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截至2015年底,已建成校舍1.4万㎡,在建校舍3.2万㎡。同时,逐年扩大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规模,深入推进“2+2+1”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州属4所中专与省内高职院校实现了联合办学,我州与广州工商学院等3所职业院校签订的对口支援框架性协议逐步实施。
5.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引进师范类紧缺专业教师,落实“农村特岗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考”等政策,全州教师数从2010年的9298名增加到2015年的11613名。实施了“国培计划”和“民培计划”项目,培训教师8037人次。2014年起实施甘南州“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每年选派100名城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到农牧村支教1年,每年将张掖市、武威市和省财校选派的77名教师安排到城镇中小学支教。全州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9.92%、99.80%和86.04%。
6.全力实施各类教育项目。“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省上下达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藏区专项、全面改薄等资金13.16亿元,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进程,各级各类学校校舍面积从2010年的97.07万㎡增加到2015年的161.31万㎡。投入1.6亿元,配备了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及图书,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全州生均仪器设备总值逐年提高。2014年,争取省教育厅为我州义务教育中小学、幼儿园每个教学班配发了总价值3000多万元的3286台畅言语音智能教具。
7.大力实施教育惠民政策项目。2011年以来国家和省上落实各类保障资金和资助金14.5亿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和取暖费4.7亿元、寄宿生生活补助7.5亿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2.3亿元。落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5247.94万元,资助面达30%以上;中职国家助学金1723.97万元,中职免学费补助983.76万元。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14505.41万元,受益学生27410人。
8.双语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以培养藏汉双语兼通人才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双加强、双提高”为原则,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学,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适龄藏族儿童的入学率和升学率提高到98.71%和100%。
9.各级各类学校安全稳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公民意识和法制教育,扎实开展“反分裂、促和谐、保稳定”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实行校园安全责任管理,完善安防措施,加强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学校维稳保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了各级各类学校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学前教育发展仍然滞后。全州幼儿园覆盖率、办园条件、普及程度等与全国、全省差距明显,生均园舍面积7.5㎡,比国家标准少2.4㎡;幼师编制和待遇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师幼比1:19,远低于国家标准(1:6—1:8),教辅人员严重不足。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65.57%,低于全省9.43%的平均水平。
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度大。我州义务教育的普及还处于低层次、低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难度较大。中小学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求。绝大部分中小学没有通暖气。寄宿制中小学校食堂、学生宿舍短缺。
三是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中职学校配套设施不完备,教学设备短缺,功能不齐全,教学手段陈旧;“双师型”教师紧缺,专业教师引进困难。州内企业少,中职生就业难度大;受语言、生活习惯、技能的限制,州外择业领域狭窄。职普比1.9:8.1,与国家要求相差甚远。
四是普通高中教育投入不足。普通高中容量不足、班额过大、优质资源短缺等问题突出,实施高中免费教育压力大,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健全,推进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和项目无来源。
五是特殊教育发展基础薄弱。我州仅有1所特教学校,特殊教育仍以随班就读为主、特教学校办学为辅,特殊职业教育仍是空白,全州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与全国、全省差距大。州特教学校办学设施设备缺乏,有工程建设欠账451.37万,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严重缺乏各类专业教师,在岗教师缺乏专业培训。
六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信息技术设备资源短缺,特别是“双语”教学数字资源十分匮乏,每百名中小学生只有4.2台计算机,建网学校占学校总数的43.29%。信息专业技术人员极缺,大部分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欠缺。
(三)经验总结和形势分析
我州“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要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原则;必须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大团结,坚持各民族平等互助;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必须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和寄宿制教育;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新需求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经费投入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经费投入能力和使用效益。
2015年,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服务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推进民族教育全面发展”。
2015年11月,省委藏区工作会议指出,我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藏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均衡,各阶段教育发展不协调,学前教育、双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和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相当突出。”为此,“省教育厅等部门和藏区州县政府在推进工作落实中要紧盯难点问题,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要抓好寄宿制学校建设;二要办好职业教育;三要强化双语教育;四要加强异地办学;五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样,省教育厅高度重视甘南民族教育工作,制定出台了《甘肃省教育厅支持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年)》,并于2015年9月印发了《甘肃省精准扶贫民族教育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推动甘南教育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主要目标
到“十三五”末,全州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一是学前一年、两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100%、98%、95%;二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标准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努力消除辍学现象,基本实现县域内均衡发展;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职普比达到或接近4:6,基本实现中职免费教育;四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断增加,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五是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服务甘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十三五”教育规划项目建议
1.学前教育幼儿园建设项目
——基本情况:截至2015年底,全州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85所(公办173所、民办12所),在园幼儿16680人(公办14577人、民办2103人),幼儿教师1144名。全州学前教育一年、二年、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27%、71.32%和65.57%,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了61.11、47.20和47.43个百分点。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州学前教育一年、二年、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98%和95%,在园幼儿突破2.6万名。
——支撑项目及效益:实施学前教育全覆盖工程项目,共新建或改扩建495所,申请国家投资75984万元。其中投资56764万元,新建幼儿园371所;投资19220万元,改扩建幼儿园124所,主要用于园舍、大门、围墙、厕所建设和园内硬化美化,购置室内外玩教具、大灶设备、课桌凳和办公桌椅等。
2.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标准学校化建设项目
——基本情况:全州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91所,小学453所(含164所教学点),普通中学38所(九年制学校15所、初级中学9所、完全中学14所)。在校学生90628人(小学62287人,初中28341人)。小学入学率、升学率和巩固率分别为100%、88.57%和98.30%,初中入学率、升学率和巩固率分别为99.17%、80.08%和98.33%。“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为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8.08%。普通类小学三科合格率为65.6%,初中七科合格率为19.31%。
——发展目标: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到202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以上,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1%以下。全面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2016年舟曲县,2017年合作市、卓尼县、玛曲县,2018年夏河县,2019年临潭县,2020年迭部县、碌曲县。全州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将建成标准化学校,全面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支撑项目及效益: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申请国家投资12亿元,新建中小学教学楼、宿舍楼、大灶餐厅,及塑胶操场、厕所、大门等配套附属设施,所有学校建成标准化学校,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普通高中建设项目
——基本情况:全州有普通高中19所,其中完全中学14所、高级中学5所;在校学生19430人(高级中学10463人、完全中学8967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9.03%。高考录取率88.55%,其中一本2.02%、二本17.93%、三本3.36%、专科(高职)63.53%。
——发展目标: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中职生达12000名以上,其中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4500名以上;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控制在18000名以内,高中阶段在校生职普比例达到或接近4:6。
——支撑项目及效益:申请国家投资4.83亿元,为普通高中新建校舍14.06万㎡,彻底解决普通高中教学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体育场馆等功能室严重短缺的问题。实施操场建设、校园绿化、硬化等附属工程,到2020年彻底消除学校教学及生活服务用房不足问题,促进全州教育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4.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
——基本情况:2011年经州委、州政府决定,省教育厅、省发改委批复,整合州畜牧学校、州卫生学校、甘南藏族综合专业学校、甘南师范4所州属中专,新建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规划投资2.5亿元,总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9.9955万 ㎡;建成后设置专业43个,在校生达到4500人。
——发展目标:到2020年,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两校区全面建成,总占地面积300亩,在校学生达4500人。建设好县级中职学校,全州中职教育得到新发展,申办甘南职业技术学院。
——支撑项目及效益:投资2.62亿元,重点建设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的校舍和大门围墙、室外三网,以及购置各类教学设施设备,同时扩建县级职业高中。
5.中小学“温暖工程”建设项目
——基本情况:我州海拔高,年平均气温1.7℃,取暖期长,大部分学校采用火炉供暖和以电取暖,成本高,安全隐患大。
——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乡镇中心及学生规模300人以上的学校实现集中供暖,300人以下规模的采取煤炭生火与电暖器交替使用的冬季取暖方式。
——支撑项目及效益:申请国家投资1.58亿元,为99所规模在300人以上的乡镇寄宿制学校购置采暖设备,安装集中取暖设施;为300人以下的学校购置安装变压器、电暖器和改造校内外电路,彻底解决取暖成本高、安全隐患大的问题。
6.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
——基本情况: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职业教育的12年制寄宿制学校,承担着全州残障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任务。学校现有教职工25人,在校学生84名。
——发展目标:到2020年,按照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及全州特教发展需求,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成标准化学校。
——支撑项目及效益:申请国家投资2700万元,新建学生宿舍及教师监管楼,建筑面积6500㎡、康复场地1000㎡、新建职业教学楼1500㎡及附属工程。保障更多的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7.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
——基本情况:我州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牧村学校2665名教师住宿难、居住条件差,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完成全州农牧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全面改善农牧村教师居住条件。
——支撑项目及效益:申请国家投资2.27亿元,为122个学区新建教师周转房宿舍2165套,建筑面积75776㎡;购置床、衣柜等必备生活用具。彻底解决农牧村中小学教师住房难问题。改善教职工生活条件,减轻教职工生活压力,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紧缺学科教师和高素质人才来我州农牧村中小学任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8.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
——基本情况:国家和省上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有限,我州地方财政无力支持信息化项目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严重滞后,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共享,特别是农牧村学校教学手段落后,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全州通宽带网的学校占43.29%,建有“班班通”的教室占27.28%,配备了电子白板的教室占33.42%,学校大部分计算机陈旧老化无法使用。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
——支撑项目及效益: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藏区项目6.19亿元,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一是实施“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传播系统、建成包括学校维稳指挥、网络服务、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学管理4大平台的甘南州教育信息中心。二是为各级各类学校配齐计算机、一体机等设施设备,建设校园网、录播系统、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安装全覆盖的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校园安全稳定技防能力,实现教育资源“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三是结合“国培计划”和“民培计划”,对教师实施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专项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水平。四是藏汉语言文字教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建立藏汉双语课程教学资源库和课件库,搭建网络共享平台,开展网络远程学习、教学、教研、研讨、交流活动,使远程教育网络服务于双语教学。
9.甘南州考试电教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
——基本情况:一是随着我州教育改革的纵深推进,各类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州教育局承担和组织的考试任务日益增加,考试频度增多,各类考试只能分解到局机关相关科室,只有不到12间办公室超负荷维持工作,办公与考试招生、试卷保管保密交叉,不符合招生安全保密要求,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从2014年开始实施 “全面改薄”项目,到2015年底全州实现“校校通”、“班班通”,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但由于现有办公场所狭窄,设施设备不配套、陈旧、老化等,无法提供相应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三是随着我州社会维稳工作的常态化,学校成为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必须对学校班子成员、管理人员和教职工加强党的民族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意识、党性意识和大局意识,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反分裂斗争的需要。
——发展目标: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教育管理与服务现代化。
——支撑项目及效益:申请国家投资4980万元,新建甘南州考试电教业务综合楼,建设面积16600㎡。建设内容:自考办、会考办、成职教中心、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党校,教育信息中心、教育考试中心等。教育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州民族教育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各县市、乡镇两级政府主要运用政策指导、拨款、规划、评估、信息服务、执法监督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宏观管理。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保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标准和办学行为,保证教育的公正性和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理顺学校和政府的关系,依法落实和规范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二)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双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支持、鼓励校际间的公平、公开、合理竞争,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各校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学校应主动面向社会,不断改进内部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州、县、校三级教研网络,通过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结对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教学研究、指导和专业服务作用。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和课例研究等教学研究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帮助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的校本教研制度,切实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进程,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农牧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优化教师补充和用人机制,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并完善吸引高学历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的机制。坚持教师准入制度,加快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优化学校书记、校长和管理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机制。逐步建立和壮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三名”队伍。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坚持教师五年一次继续教育的制度,建立并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把按期参加继续教育与教师评优选先、职称评聘等挂钩,一并进行考核评估。特别要注重提高双语教师的政治素质、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手段的运用。重视并研究双语教师培训模式,研究开发双语教师培训教材和多媒体教材,加强双语教师培训者的培训。
(五)推进依法治教。坚持依法治教,完善教育法制建设,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的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自觉性,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学校管理,依法保障教育发展。